角膜裂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天津会议直播回顾赵少贞角膜内皮移植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哪个好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

欢迎观看视频:(建议在wifi下观看)

角膜移植术的理想术式逐渐向选择性成分角膜移植术转变,即只置换病变的组织,其中包括三种:1.角膜上皮移植术,即眼表组织的移植(培养角膜缘、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等);2.基质置换,即板层角膜移植术;3.内皮置换,即角膜内皮移植术。

角膜内皮移植从外观上看即和全角膜移植有很大不同——没有角膜缝线;从OCT上看,角膜内皮移植术后的角膜形态也非常接近正常角膜,而角膜移植术后角膜形态发生了很大改变。美国眼库协会资料表明,直至年,后弹力层自动剥离角膜内皮移植术占美国总角膜移植术的43%。

角膜内皮移植术至今仅有15年的历史,但是术式一直在不断的发展中。

角膜内皮移植术的发展

第一个阶段是后板层角膜移植术阶段。在年荷兰的GerritMelles发表了一篇报道,与之前的移植方法不同,其制作方法是:在受体上制作一个角巩膜隧道切口,在角膜机制内制作一个基质口袋,然后用环钻切除后层受体角膜组织。供体植片片取材于一个完整的眼球,供体植片的制作方法与切除的受体厚层角膜组织相同。供体植片通过前房,置于植孔,使用空气泡注入前房代替缝线。

第二个阶段是深板层内皮角膜移植术阶段。到了年,Terry等对Melles的技术做出了改良:使用人工前房来固定带巩膜环边的游离角膜片,按照板层角膜移植方式制备后板层角膜植片;以黏弹剂玻璃质酸钠取代空气来完成受体植床后板层的切割。并在美国完成第一例手术,命名为DLEK。但由于改良术式仍有难度,使手术无缘在眼科学界广为应用。

第三个阶段是后弹力层剥离角膜内皮移植术(DSEK)阶段。年Melles又发表了一篇报道:在角膜12点钟位置作一个5mm的巩膜隧道切口,延伸切口1mm至周边角膜。前房内注满空气(以更好的观察后弹力膜),在角膜上皮制作一个9mm直径的标记(以标注需要移除的厚弹力膜范围)。使用特别的刮匙,在6点向12点方向将后弹力膜与后部基质进行分离。此后,Price将此技术在美国进行普及。

第四阶段为后弹力层自动剥离角膜内皮移植术(DSAEK)阶段。年Gorovoy开始使用Moria自动板层角膜刀代替徒手切割技术制备供体植片(有学者对徒手切割和Moria自动板层角膜刀制备两种方式做了比较性研究,证实自动板层角膜刀效果优于徒手切割技术,使DSAEK得到眼科学界广泛接受)。

第五个阶段为后弹力膜角膜内皮移植术(DMEK)。DMEK命名由Melles提出。具体操作方法为:制作一个3.5mm的透明的角膜隧道切口,用空气从受体后基质剥离后弹力膜,再植入一个9mm直径的后弹力膜与内皮组织卷,用气泡将植片组织卷翻开并与植床粘附。此术式指移植片只含有后弹力膜与内皮而不含有供体基质,理论上为最理想的角膜内皮移植术。但其内皮卷非常难操作,植入眼内后难以分清正反;另外植片的制作技术也难以掌握,损伤较大。故此,这项技术尚未普及。现在在国外比较成熟的主流术式是DSEK和DSAEK。

角膜内皮移植术的最新进展

1.飞秒激光辅助的后弹力膜剥离角膜内皮移植术(FS-DSEK)用飞秒激光制作一个薄的内皮植片,准分子激光切削形成一个光滑、高质量的移植界面的术式,称之为FS-DSEK。理论上,用飞秒激光制作后层植片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均较自动板层微型角膜刀高,且使用飞秒激光切除前板层角膜,能够获得非常光滑的界面。但是,角膜在被界面透镜压平的情况下,基质后层会产生褶皱,有可能影响内皮细胞质量。因此飞秒技术仍需进一步探索和提高。

2.研究发现,前房内注入20%sulfurhexafluoride(SF6)与注入空气相比,丢失内皮细胞数量相差不多,但其植片与植床脱离几率SF6的发生率低于空气。

3.研究发现将来源于上皮干细胞的类角膜内皮细胞移植到患有角膜内皮营养不良的兔子眼中,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4.研究发现一种纳米纤维结构(即静电纺丝膜:LLA-CL)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模仿细胞外基质环境,有利于细胞的单层生长和粘附。可以作为角膜内皮细胞移植的植床。

目前应用最多的内皮移植术DSAEK

DSAEK手术步骤包括:

首先使用微型角膜刀制作供体;

撕掉受体的后弹力层和内皮;

供体片通过主切口植入;

用气泡将供体粘附于受体后表面。

DSAEK的优点:

小切口,封闭的眼手术;

较大的伤口愈合力;

无缝线的角膜移植;

无眼表面的扭曲、无神经营养的问题;

最小的屈光变化和最小的散光变化;

快速的视力恢复;

降低排斥风险(移植组织少)。

DSAEK的适应症:

Fuchs’角膜内皮应用不良;

人工晶体性大泡性角膜应用不良(轻中度);

再次角膜移植;

其他形式的角膜内皮失代偿合并轻中度的基质改变。

DSAEK手术并发症

术中并发症:

改行PK手术:2%;

板层剥离时对供体角膜的破坏。

术后并发症:

植片移位:平均14%;

原发性移植失败:平均5%;

内皮细胞丧失:6到12个月丢失29%-35%;

迟发型内皮细胞层丧失;

异体排斥反应:2%-18%;

白内障形成:30%。

版权属《医信眼科》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医信眼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