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专家团 http://www.pifubingzl999.net/编者按
第15届全国角膜暨眼表疾病学术大会暨第8届全国角膜屈光手术大会于年5月13日正式在“泉城”济南拉开帷幕,众多眼表领域知名专家纷纷亮相,在演讲舞台上绽放风采。大会名誉主席谢立信院士接受了《国际眼科时讯》记者的专访,就眼表重建手术的适用人群、该领域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和眼科医师面临的挑战进行了详细阐述。
谢立信,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名誉院长、山东省科协副主席、山东省眼科研究所所长、省部共建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主任。谢院士是我国角膜病专业的领*者,“眼科学”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眼科角膜病、白内障的应用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工作,尤其在角膜内皮细胞、感染性角膜病和眼内植入缓释药物等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开拓性工作,现已完成各类角膜移植手术和白内障手术各万余例,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专家简介
眼表重建手术的手术类型与特点
临床上眼表重建手术的适用人群一般为三类:①单纯角膜和角膜缘新生血管生成,进而形成角膜血管膜;②除了角膜和角膜缘的干细胞损伤形成新生血管膜以外,结膜也受到累及;③不仅有角膜新生血管、角膜基质损伤,同时还有结膜囊狭窄或者眼睑位置异常,例如眼球粘连等。在治疗过程中,对于单纯的角膜缘的新生血管,眼科医师可以将其切除,然后培养角膜缘干细胞的细胞膜片进行移植,手术成功率可达90%。对于有角膜基质损伤,同时伴有角膜新生血管的患者,治疗一般要分两次手术进行,第一次手术的目的是清除新生血管和种植干细胞,首次手术大概半年后,再进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对于伴有眼睑位置异常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2次甚至更多次手术治疗,手术目的有时是为了提高视力,有时是为了整形美容。
眼表重建手术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机遇
眼表重建手术的主要问题不在操作方面,手术并不是特别复杂,主治级别以上的眼科医师和角膜医师一般都可以完成手术,关键问题在于细胞膜片的来源,目前细胞膜片有两种来源,一种是用同种异体的角膜缘干细胞培养,另一种是应用自体口腔黏膜上皮细胞,两种来源的细胞膜片各有优缺点,同种异体的角膜缘干细胞在角膜的新生血管重建方面有优势,成功率比较高,但问题是其会引起免疫排斥反应,另外异体细胞的使用会有伦理方面的问题。自体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的获得途径方便,同时也没有伦理和免疫排斥的问题,但是通过5~10年的长期观察结果来看,其治疗效果与同种异体的角膜缘干细胞有很大差异,主要表现在自体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容易缺血,时间长了角膜会重新形成血管化,这一问题将来在基础研究和技术层面都需要得到解决。目前中国国内不同的学术团队也在研究用IPS细胞、EP细胞或ES细胞来制作细胞膜片。总而言之,组织工程化的人工角膜上皮的发展在中国已经有了很大的推进,但同时也面临很多问题,中国的眼科医师和生物制品公司正在努力地探寻问题的解决之法。
我国组织工程角膜研究的发展与挑战
自年首个组织工程角膜在中国上市后,陆续有同类产品被CFDA审批通过。所谓的组织工程化的角膜其实就是脱细胞粒的产物,使细胞膜片角膜基质里的细胞粒脱掉,变为纯粹的支架组织,然后进行板层移植,重新组成的角膜细胞再生长,变成活的细胞,进而恢复角膜细胞的功能。目前在这项技术的临床应用方面,中国走在了国际的前列,但是同样也面临了很多问题,目前组织工程角膜只是初步上市,但是真正要被广大眼科医师所接受仍需要长时间的观察,观察其长期使用时组织学和细胞生物学是否有变化,因此仍需要进一步进行大量的基础研究作为支撑。在组织工程角膜发展方面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内皮细胞的再生问题,以及组织工程角膜未来如何走向产业化、如何面向市场以及如何通过CFDA的审批,这都是眼科医生面临的巨大的挑战。
(来源:《国际眼科时讯》编辑部)
版
权
声
明
版权属《国际眼科时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国际眼科时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