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奶奶是旧社会里裹小脚的农村妇女,虽目不识丁,却从小跟随其父习得一身接骨本领,四十余年来在村里赤脚行医,自制草药赠人,却从不索取酬劳,十分受村民尊敬与爱戴。
这便是安溪县妇幼保健院林明泉副院长的从医缘由。祖上渊源,众望所归,他走上从医之路也更加顺理成章。早已过不惑之年,林明泉始终心怀敬畏:当医生有一种“除却君身三尺雪,天下谁人配白衣?”的骄傲感。
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
故乡期盼着“我”学成回家
五年寒窗,博读医书。年林明泉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毕业,成绩优异的他本有医院,然而,思虑再三,他决定听从父亲建议:“大城市从不缺乏厉害的医生,真正最缺医少药的地方,是那片还不发达的故土啊。”于是遵从内心,林明泉踏上了回家的路程,医院成为了一名急诊科医生。
在急诊科,因工作需要,林明泉曾到内科、外科、妇科、中医科、儿科等科室轮转学习,期间他对外科产生了浓厚兴趣。不过,要在男生为主的外科领域打出一片天地,也绝非易事。
因此,每逢有资深医者开刀,他都会前去观摩,有上手术台的机会,更是争着上,能帮什么就帮什么。期间,医院一位德高望重的外科老主任曾多次前来会诊,不仅医术高超为患者解决了病痛,不收贫困患者的会诊费,更多次为患者自掏腰包,这份医者仁心,让林明泉始终将他敬为学习榜样。
医院附近
为抢救生命分秒必争
医院急诊科与急救中心直接挂钩,医生时常需亲身到院前急救一线参与抢救,是院内病情最危急、形势最严峻、气氛最紧张、环境最乱、压力最大的地方。林明泉却为急诊坚守了10年。医院附近,手机全天开机且调最大声响,只为更快抢救患者。
年夏季,安溪接连发生多起严重安全事故,面临患者已饱和,却仍有伤员陆续送到的局面,林明泉与同事们夜以继日、脚不沾地的抢救近一个月,医院里吃工作餐,累了就睡在科室,家都很少回。
经常有患者乃至亲朋好友问林明泉,“医生是不是都已经看淡了生死,所以工作的时候特别理性?”林明泉给予了答案,“正是因为足够敬畏生命,医生才能战胜内心本能,以理性进入诊疗中,做到对每一位患者负责。”
其实林明泉也有感性的一面。在年踏入急诊科门槛没多久,他就遇到了“生死首例”。一位因车祸多肋骨折合并胸腹损伤内出血的年轻患者入院之初尚能跟医生聊天,半小时后却宣告抢救无效遗憾逝去。虽是在急诊科时有发生的事,他却反思且感伤了许久,“面对危重生命的抢救,我的能力足够了吗?面对生死,我真的能坦然接受,并做到绝对理性吗?”
之后,林明泉更加努力学习,提升抢救技能,加强专业能力,他深知,医生手上的本事,不仅仅是一门“营生”,更是一门“救生”。成为急诊科主任后,他提出了每位急救的重症患者必须配备一名医务人员“专人护送”,全程负责的建议并实施,以便更及时处理变症,为急救患者增加一道安全保障。
用“话疗”治愈重症患者
他成为了患者最信任的朋友
如何更好更快的去治愈外科患者,林明泉有感而发,“三分治疗,七分调理”。
多年前,曾有一位57岁患者到院找他就诊,患者以为自己吃坏肚子,检查结果却是“胆总管癌晚期”且已扩散。医院设备方面的局限,外科尚无法开展此类微创手术。本着以患者为中心的初衷,林明泉请了他在厦门一院进修时候的上级主任进行会诊,后决定将患者转诊过去,患者手术也很成功。然而,术后患者还是出现了胃瘫,病情绵延不愈且有恶化趋势。得知后,林明泉再次与厦门一院联系,希医院进行康复治疗。
之后一周,林明泉从家里带了几套衣服,基本住到了病房里。为患者使用常规治疗配合红外线理疗,患者身体羸弱就加强静脉营养支持,睡不着就耐心陪着聊天,有需要帮忙就给端茶倒水……终于有一个晚上凌晨,患者给他发来信息,“医生,我肚子饿,想吃点东西。”林明泉顿时喜出望外,这位患者总算是救过来了。
又过数年,该患者的丈夫因为贲门癌也特意来找他,因为病情严重,患者一度想放弃治疗,亲朋好友怎么劝都不听,林明泉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以及浸润情况,判断还有极大手术机会,并承诺亲自照料其术后康复,一片医者仁心终于说动了患者,最后一起战胜了疾病。
“作为外科医生,手术刀用得好是必须的却也还是不够的。人文关怀,永远是第一张医学处方。”林明泉说,“我希望,每个病人都能得到来自医护人员的几句关怀与安慰,这样医学将更有温度,更具人情味。”
林明泉还曾兼任院内医疗纠纷调解办主任,是一位对患者足够的耐心,患者也非常信任的“和事佬”,真正做到了事事有回应,事事有着落。哪怕调岗到外科期间,林明泉也还经常主动参与急诊科会诊。
开创“乳癌诊疗中心”
对接医联体优质资源守护茶乡红花
年,因工作调动,林明泉来到了安溪县妇幼保健院担任行*副院长职务。当时,安溪妇幼新院区正处筹建期,林明泉开始了“常驻工地”,为新院区的建设奔波尽力。
在业务方面,秉持对外科专业的热爱,如何在不废专长的同时,将以往专业与安溪妇幼守护妇幼健康的办院特色相结合,林明泉不禁思考到,过去多年来,医院工作期间接诊过不少乳腺疾病患者,因为县域在乳腺疾病微创诊疗这方面尚属起步阶段,有乳腺疾病诊疗需求的女性患者往往需要出县治疗。乳腺诊疗在县内仍有大片空白。于是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林明泉带领外科与妇科团队一起组建了“乳腺诊疗中心”。
“两癌筛查”一直是安溪妇幼每年的工作重点,“X线+超声”是乳腺癌筛查的*金搭档也为业内所公认。为推进乳腺诊疗中心的发展,守护茶乡红花,安溪妇幼在原来的硬件基础上,引进意大利医用乳腺X线钼靶机,结合彩超检查,为茶乡女性患者做到了“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林明泉介绍,随着乳腺诊疗中心的逐步完善,中心每年都能发现近百例乳腺早癌,直接以最少的经济支出挽救了患者生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在检查方面,林明泉带领的中心团队开展了乳腺钢丝定位技术,用微创的办法引导精准活检穿刺取得标本,该办法也能方便乳腺外科医生快速定位并切除病灶。在治疗方面,林明泉还与医联医院乳腺外科吴松龄主任取得联系,并邀请至院,共同开展乳腺疾病微创手术,让院内的妇产科医生团队都能现场观摩学习。如今,该乳腺诊疗中心已能独立开展一些乳腺疾病微创手术。
林明泉表示,开创乳腺诊疗中心的初衷,是为了方便茶乡乳腺疾病患者能够方便就诊,并在院内解决诊疗需求,让患者足不出县就把病看全、更要把病治好!
谈及日后在外科领域有何规划,林明泉表示,“都说外科是在刀尖上跳舞,悬崖上散步,手握手术刀多年,我也一直希望能不断挑战自己、突破自己。未来5年,我希望能在安溪妇幼构建起‘小儿外科’的基本框架,虽然这在县域内会很难实现,但是我们有强大的专家外援与院内领导的大力支持,我们完全可以迈出这第一步。”
医生介绍
林明泉,主治医师,安溪县妇幼保健院副院长,第三届泉州市中医学会急诊分会副主任委员。专业擅长普外科、急诊外科及乳腺外科。在国家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一篇,省级两篇。
整理编辑:汪大宝
*
1.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2.转载请注明出处:泉州医声
3.投稿邮箱
qq.